水落坡:一個中國古典家具與傳統木作文化產業的大海
資訊活動|肖工2019-11-11

去到水落坡實屬無意,為去東營而駕車行駛在長深高速,路見有杜受田故居旅游景點的引導牌。于是從這位咸豐皇帝的老師說到濱州,進而有人提起說,這地方有一個古家具市場,據說還有些規模。百度地圖一查,不算遠。來都來了,為什么不去看一看呢?于是右打舵下了高速。

▲咸豐帝師杜受田故居景點
出高速不久,路邊就星星點點地出現了“古典家具”的招牌。見路邊一戶人家門前堆放了好多的花窗格柵,便停下車。
小屋門不大,里面卻寬敞,堆滿了窗格,一對夫妻正忙著,幾件新做的竹書架立在旁邊。見來客,男人停下手,有問必答的招呼起來。我們問起古典家具市場,他說不遠,6里多地。
再開車上路,發現“古典家具”之類的招牌多起來,密密麻麻,沿道路左側一順水地排開,已難以計數。

▲ 綿延十里的公路旁店鋪
車子一直開下去,走了近3公里,眼前陡然出現了幾處大牌樓,這就是所說的“市場”了。左邊正好有個“盤古”的大門,便拐進去。
里面真的好大,縱橫的街道兩側全是店鋪,幾百家絕對不止,每戶的門里門外都堆滿了物件。我們還沒轉上多久天就漸黑了,但興致正濃,于是決定住下,明天上午再來探營。
水落坡歸屬濱州市的陽信縣,開車20多分鐘就可進到陽信縣城。為了對地域加深了解,我們決定住在陽信。
第二天早飯后又來到水落坡古典家具產業園。天氣不錯,園區家家戶戶都敞著門,各種器物從每家屋里延伸到門外好遠,琳瑯滿目。有石器、舊磨盤、馬槽等比比皆是,而更多的是木器農具,用過的馬車、門板、車轱轆等等,這些本來就是舊貨,不怕風吹日曬,放在外面。而屋里更多的是老舊家具,各式各樣,每個門面里都是摞的滿滿的,幾無下腳之處。每間門臉兒都是這樣。

▲ 產業園區的市場
我們走馬觀花,快速瀏覽了盤古、鼎龍、意象、昊天等幾大市場,旁邊的德鑫更是大興土木,據說是在新建更大的產業園——這就是水落坡,如果挨門串戶一家一家地逛,估計個把月未必能走完。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其實這路邊店和產業園并不是全部。水落坡27個自然村,借用《地道戰》的臺詞,那才叫“家家都有地道,戶戶都是堡壘”,更大的市場其實是在村里。也就是說,這里的村民,幾乎都是干這行。水落坡兩萬多“游擊隊員”,全年無休地全國各地走,除了西藏新疆,其他各省市都被他們踏遍了,就是收這老器物,然后一車一車地運回來,再“舊來舊走”。頭些年你若進村,幾乎看不到年輕人,他們都出去收貨了,老人婦女則在家里修活,等著買主上門。
近幾年村里的年輕人多了一些,差不多家家都開網店,線上的銷路挺不錯,百萬級粉絲的網紅主播就十幾個。全鎮正努力實現“戶戶都有二維碼,家家都有攝影棚”。
除了老舊民俗家具,近年還有村民做起了“老料新做”的生意。比如用老門板的榆木料制作箱柜床案等,也挺有市場。
除此之外,也有人做新家具,比如正宗的紅木家具等。

▲用老門板料改制家具的工廠

▲ 村里也有紅木家具廠
實際上,水落坡這產業也已經有不少年頭了,鎮里每年十月初都舉辦古典家具博覽會,至今已辦了八屆。在鎮縣市等各級政府的支持努力下,產業形勢越來越好。

▲ 村里人家的庫房

▲ 村里人家的庫房
水落坡的民俗文化經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為了能對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書記張九林、鎮長王麗娟等熱情接待了我們。張書記還親自帶我們去到了村里,我們隨便進了幾戶村民家,幾戶幾家都是“小市場”,也是大庫房。如此說來,水落坡,那就是古典家具和民俗木作的大世界。

▲ 老料新作

▲ 老料新作
當聽說中華木工委擬開辦古典家具審美與古家具修復高級進階班時,書記鎮長一致熱情發出邀請,并表示政府將和當地龍頭企業一道,對本次活動給予大力支持,于是才有了11月底和12月初的水落坡之行。屆時,來自各地的參學者將有機會參觀水落坡的產業集群,共同探討古典家具與民俗木作產業的發展之路。
水從坡落,經年不息,自然就匯聚成了浩瀚大海。這就是,水落坡古典家具木作文化產業的奔騰之勢!
報名參學 報名咨詢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加微信
13269088071
(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