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匠傳奇謝勇談紅木家具審美:用眼睛和內心

關于皇宮椅的審美,謝勇有著與普通評鑒標準不一樣的看法。比如扶手、卷草紋的雕刻,每個制作者會帶有極其強烈的個人理解與品鑒標準,大小、紋飾的通透程度也不同。有人認為其大小以一握為美,還有人認為紋飾雕刻的連綿無盡的畫意以通透為標。那么,這一握究竟多大?有尺寸標準么?再有,扶手上卷草紋與流珠回轉的力度與雕刻紋飾的配合比例,每個匠人制作出來的都不一樣,誰家更優?人們常說故宮里的皇宮椅是最標準的,堪稱典范。那么故宮藏皇宮椅又有哪些審美元素呢?難道故宮所藏就是最美的嗎?簡單一個扶手處的卷草紋雕刻,其美與丑,優雅與否,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謝勇認為,卷草紋的雕刻必須是靈動的,就如同真實的草葉盤緣其上。至于一握大小,不僅是人們實用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更是在此基礎上,與皇宮椅整體比例和諧所把握的重點。
謝勇說,審美是兩只眼睛和心靈的呼應與品鑒。特別是紅木家具的審美,把握住傳統美學的要素,才是最基本的原則。古典家具的美,是通過雙眼進行品鑒的,這是一種視覺邏輯的高層次透視過程。許多人認為,紅木家具的審美是極為艱難的事情,因為審美沒有標準可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每個人的審美標準又不盡相同。這種說法不能說錯,但在紅木家具的審美過程中,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要符合傳統美學的要求。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八病十六品,即是在傳統美學原則下給出的標準,而這也成了紅木家具審美的通則。就因為如此,紅木家具的審美就成為一項重大的美學關注。它不是沒有標準,而是許多人沒有掌握這個審美核心,因此在家具的審美實踐中,許多人會無所適從。
儒匠傳奇 謝勇
審美為什么是兩只眼睛?因為一只眼睛往往只能看到某個局部,是單一視角。同樣,如果心靈沒有美學元素的感應,那么你面對的對象就是片面的。不能達到美學的境界,從而也就失去了審美的意義。就拿儒匠傳奇目前設計的這對皇宮椅來說,許多人看上去和故宮所藏的皇宮椅大同小異,甚至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皇宮椅差別不大。但是,無論是雕刻、椅盤上下兩部分的比例、坐面與束腰的比例、椅圈扶手處卷草紋和鱔魚頭曲線的搭配,都體現出了中國傳統美學大處和諧、細節精致、留白富韻、內勁充沛的特點。比如說背板的開光,由于稍微加大了面積,再輔以靈動的紋飾搭配,使得皇宮椅的整體變得格外有活力,使人感到氣質上的尊貴與奢華,又于精致處富含生命。謝勇說,這也是皇宮椅審美的重點所在。
作為一個紅木企業家,僅僅知道美是遠遠不夠的,謝勇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制造出符合傳統家具美學標準的紅木家具。這需要極高的標準。沒有高的標準,就沒有堪稱為經典的產品。當今時代,只有按照高標準,追求工藝上的精致,才能成為人們追捧的產品。而這也恰恰體現了謝勇對于古典家具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