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麻豆-国产一区二区伦理-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午夜二级-午夜电影av

王澤林 紅木江湖老爺子

人物|佚名2016-08-11
閱讀:86824
  “沒有王老(王世襄)、胡老師(胡德生)和于老師(于善普)的點撥和幫助,就沒有我王澤林的今天,我給幾位老師鞠躬了”。2013 年末,王澤林在一次文化論壇正式演講前動情地說。
  啟功題寫龍源工藝匾額
  
  年過七十的王澤林在圈內被尊稱為“老爺子”,王澤林很謙遜并且低調,他總說自己是個農民、沒有什么文化,只是做了一輩子木匠活兒。了解王澤林的人都知道,這個老頭可不簡單:改革開放時承包村內木器廠;參與過梆子井文物倉庫家具修復;王世襄寫《明式家具研究》找過他;搞過古典家具出口創匯;制造的黃花梨圈椅海內外聞名。可以這么形容王澤林的知名度,“在遵化除了要看清東陵外,王老爺子做的圈椅也是必看的。”
  
  _I7A2926_副本王澤林在中國宮廷家具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發言
  
  因為生計,王澤林年輕時便做了木匠,當時只是制作一些寫字臺、桌椅、木柜等辦公家具。后來王澤林進入縣里展覽館工作,制作了展現遵化風貌的沙盤模型并拿到廣交會參展,因為這個沙盤,縣政府給他評為“全國學習標兵”。1979 年,村里的書記找到王澤林,讓他回到村里把虧損嚴重的副業木器廠搞起來。當時村里很窮,木器廠一天的工資是一毛五,而王澤林在城里一天能掙三塊錢,書記請他去供銷社吃燴餅,因為沒錢只要了一碗——兩人吃。這樣,王澤林作出了讓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承包村里的木器廠。“在村里扎根,世代干下去,做出文化,做出產業,讓農民變成高技術工匠”。當時王澤林在廠里開會時說的這句話沒幾個人明白,而在十幾年后,這句話成為了現實。
  
  王澤林(右)對打磨工藝進行指導
  
  木器廠要想得到發展,在工藝和銷路上首先需要突破。在朋友的介紹下,王澤林來到北京,在東單信托公司看到很多明清老家具,并且開始接觸明清家具的修復工作。后來在清史專家于善普的介紹下,王澤林進入故宮修復明清皇家家具。在故宮里,王澤林如入寶庫,成百上千件“造辦貨”,“一木連做”、燕尾榫等傳統工藝……王澤林開了眼,明清家具制作及修復的技藝水平也就在此時突飛猛進。因為技藝高超,曾主持滿城漢墓金縷玉衣修復工作的馬更生也找他修復家具。“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藝極具科學性,結構更為耐久,現在很多木工都掌握不了”。王澤林說道。
  
  在打開銷路方面,王澤林與北京工藝廠合作,廠里制作的家具遠銷國外,出口創匯。因為王澤林在出口創匯方面貢獻突出,組織上還獎勵給他自行車票。90 年代初,王澤林到美國注冊公司,接受國外訂單。
  
  現在的龍源工藝,也是從那時開始起步,制作明清紫檀、黃花梨家具。“從采料、加工材料、配料、制圖、木工制作、結構、雕刻、打磨、燙蠟、驗質等流程,我都是親自管理。工匠制作的家具線條有 1 毫米的誤差,我都能一眼看出”。王澤林在談到龍源工藝產品品質時說道。做了一輩子明清家具的王澤林,到今天依然低調地說自己差得還很遠。他做的紫檀帶托泥圈椅故宮專家看了都連連稱贊;他帶出的 200 多名弟子,不是各古典家具廠的老總,就是骨干;在他帶動下的遵化康各莊木作產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分享:

木作視界
木作七千年
木作中華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