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張愛冬:全國紅木行業功勛獎章獲得者
人物|李巖_文劉珂_本刊攝影2016-08-11
在2015全國紅木行業會長年會上,山東巧奪天工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愛冬由于推出了紅木家具流水線生產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巧奪天工獨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銷售管理體系,對紅木行業做出了特殊貢獻,對山東紅木家具市場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為此,中華木工委和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理事會授予了“全國紅木行業功勛獎章”榮譽。

山東巧奪天工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年,創立之初只有三個人,是山東省最早從事家具生產的企業之一。2005年后,巧奪天工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從實木家具開始轉產紅木家具。如今該公司擁有職工600人,高級技工380人,形成了以魯作家具文化為主要特征的客廳、書房、臥室、文玩雜項等產品系列,年生產規模達到數億元,是山東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紅木家具企業。
短時間內,能將企業做到如此規模,張愛冬究竟有哪些秘訣?
在山東紅木圈子里,張愛冬是一個出了名的“怪”人。他的“怪”表現在與大多數紅木家具企業的理念截然不同。放眼各紅木產區,大多數紅木家具企業都以“手工制作、傳統技藝、師承古典”為標榜,張愛冬果斷地引入了現代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帶領巧奪天工的管理、技術人員,設計出了別具一格的企業發展思路。生產上實行流水線作業,質量管理和市場管理推行全員精確分工系統管理的模式,使巧奪天工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張愛冬的創新精神體現在最具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質檢員。在巧奪天工家具生產線上,每個工序都對接科學、嚴密、不差分毫,而下一個工序在生產過程中,自動完成對上一道工序的質量檢驗。如果質量不合格,就會影響到生產人員的收入。當終端消費客戶發現質量問題提出投訴后,所有工序的人員將接受處罰。實施該體系以后,山東巧奪天工家具公司,至今沒有收到一次由于質量問題發生的投訴事件。
在銷售管理方面,張愛冬更是一改行業內比較普遍的績效提成獎勵做法,實行綜合指標與工資掛鉤制。所謂的綜合指標,是將銷售過程中的所有細節分列為多項考核指標,銷售人員工資不以單純的銷售業績為標準,而是根據綜合指標的得分進行綜合評定。張愛冬認為,實施這樣的銷售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員工之間因為銷售業績而發生的互相拆臺現象,更好地調動了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在市場行情低迷的2015年,巧奪天工的銷售額達到 3億多元。成為紅木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幾個獲得巨大市場占有率的公司。

山東巧奪天工家具有限公司的生產和管理模式,很快在行業內引起關注。很多企業學習完了之后卻紛紛搖頭,認為巧奪天工的管理經驗無法在自己的企業內進行復制。因為巧奪天工實行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現代化的流水線生產,這恰恰是國內其他紅木企業無法做到的。
今后十年,是巧奪天工發展最關鍵的十年。張愛冬確立自己的目標:盡全力將巧奪天工打造成中國紅木家具的第一品牌。據悉,張愛冬已經將創新的重點放在了產品系列和器型的開發上。張愛冬認為,只要這關鍵的一步做好,成為中國紅木第一品牌的目標就不會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