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高級木作師:葉獻軍
高師|2017-05-17
如果說設計師靠的是靈感,鑒賞家靠的是閱歷,那么木工靠的就是精益求精的手藝。一斧一鑿,一眼一板,葉獻軍在扎扎實實、一絲不茍的工作中,將古典家具造型、工藝、理念的傳承做得絲毫不差,制造出一件件原汁原味的高仿明清經典家具。2016年春節前夕,在中華木工委舉辦的第一屆“中華木作大師、中華高級木作師”頒授典禮上,葉獻軍捧回了“中華高級木作師”殊榮。

浙江百盛紅木總經理葉獻軍在榮譽頒授現場
浙江百盛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獻軍從事木工行業30余年。其中,1989—2008年的20年間,在“廣作”家具知名企業——臺山市伍氏興隆明式家具藝術有限公司任職,親手制作的家具不計其數。2008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家具收藏經典 伍炳亮作品珍賞》大型畫冊,收錄了伍炳亮30多年來的四百余件明清式古典家具代表作品,其中的三分之二,葉獻軍都親手做過。2009年回浙江東陽,創建了浙江百盛紅木家具有限公司,依然延續高仿明清古典家具的做法,精工細作,傳承紅木家具經典。
葉獻軍對明清古典家具有著長期的實踐與研究,深諳古典家具的造型特征。對流傳下來的古代家具,葉獻軍有過無數次的觀察、審視與思考,對其中的經典款式視如珍品,并在仿制過程中反復比對、琢磨。按照古典形制的標準制造出來的家具,無論是材料的種類、顏色、紋理,還是家具的線條紋飾、弧度大小、腿腳粗細、束腰短長,都做得如出一轍。
葉獻軍對明清古典家具的工藝有著深入的了解,因此能夠在家具結構、功能上做到原汁原味,無可挑剔。葉獻軍對數百種榫卯的做法都熟練、精通,在結構和工藝上也做得與古典家具不差毫厘。
例如,經典的古代家具常用明榫,但現代許多仿制的明清家具都用暗榫,原因是現代人覺得榫頭外露形成的“傷疤”會影響家具的美觀,所以改用暗榫處理。盡管明榫、暗榫在做法上,只是打穿和不打穿的問題,葉獻軍也依然用明榫,老祖宗流傳下來做法就這樣一點點薪火相傳。其實,明榫和暗榫的差別不僅僅在外觀上,在承重性、穩固性方面,明榫結構比暗榫結構增強了一倍以上。

盛大的“雙師”榮譽頒授現場
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葉獻軍在這種魅力的吸引之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一步步精心制作,超越自己。在2008年中央電視臺“第三屆仿古家具電視超人賽”中,經過手工鋸圓、木板拼縫、看榫鑿卯、制作丁字榫卯、方木變圓、蒙眼鋸直線、榫卯組裝、明式靠背椅制作賽等多個比賽項目的角逐,葉獻軍從眾多木工高手中脫穎而出,成為名符其實的木工“超人”。其中,葉獻軍短短三個小時內做出的榫卯,承重能力比其他人的增加數百公斤。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葉獻軍在“電視超人賽”每個環節的表演都凝聚了它數十年的付出。與其他選手在時間上、鋸路上、工藝上的細微增益,背后都是葉獻軍在家具制作的歷練中加倍努力的結果。“古代能工巧匠創造出的家具,無論是款式、造型,還是工藝、材料,都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考驗和后人檢驗,從而流傳出下來了經典。我們唯有精工細作,一絲不茍,做得絲毫不差,做出原汁原味,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古典家具。”葉獻軍的一席話,道出了他一絲不茍的傳承精神。
浙江百盛紅木,作為葉獻軍30年傳承實踐鑄就的品牌,用最上乘的材料、最精湛的工藝、最認真的態度,為當代社會奉獻著原汁原味的經典家具和文化享受。